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论一现代汉语语法二现代汉语语法的性质三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四语法系统一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则。语言之有语法,语法之有制约作用,是语言本身所决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两个方面来理解:(1)从说写者方面来看,语法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2)从听读者方面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地理解话语的意思。(一)从说写者方面来看现代语言学认为:凡语言都有语法,都受语法规则的制约。这里所谓语法,与语法书中的“语法”不完全一样。语法书中的“语法”是语法学家归纳出来的,是第二性的;这里所谓语法,本体存在于本民族的(或社团的)成员的心理之中,是第一性的。由于本体语法的存在,没有读过汉语语法书因而也说不出什么语法规则的汉族人,也能说出合乎汉语语法的句子。这是因为人脑好象是一部无比灵敏的计算机,储存着无数语法规则,指导和制约句子的构造。这些规则的总和即是本体语法。(二)从听读者方面来看句子的意思是词语按着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意思,不是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的简单相加,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组成句子的每个词语的意义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以后产生的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例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两句话用词完全相同,但词的排列次序不同,它指示人们对这两句话要作不同的理解:前一句表示的是来客是事先约好的,后一句表示的是不速之客(没有事先约好)。二语法的性质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递归性和民族性。语法的抽象性;语法的递归性;语法的民族性。(一)语法的抽象性语法不是个别的、具体的词和句子的含义,而是存在于具体的词和句子中的结构规律。从跟具体的词语、句子的关系看,语法具有高度发概括性或抽象性。斯大林指出:“语法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础的一般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第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语法抽象性的事例(1)汉语里有如下句子:①心情舒畅。②队伍整齐。③步伐一致。④前途光明。上面几个句子,意思各不相同,但结构上有共同点,都符合一条规则: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两者之间有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加上句调就构成主谓句。语法抽象性的事例(2)下面这些句子:①晓红把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②秘书把工作安排得非常合理。③记者把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④文章的作者把问题提得相当尖锐。⑤大娘把小赵他们照顾得十分好。它们各有各的含义,在内容上互不相干,但是它们用的是同一个语法格式。这个语法格式的构造规则适合于这一类型的所有句子。结论由此可见,语法规则是从语法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因而具有抽象性。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成千上万,但是它们的结构规则和格式却是很有限的。因而语法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二)语法的递归性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叫递归论,它研究问题类是否存在解的算法,如果不存在,那么不可解的程度如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递归函数产生后,开始了递归论的发展。因此递归论的产生是几千年数学发展的结果。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要有在符号串上直接定义算法。60年代初出现了几个等价的定义,其中胡世华最早发表了递归算法。递归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算法可产生集的精确描述递归可枚举集。树形构造法等也都是递归论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随着集合论的发展,递归论也向广义递归论发展。序数上递归论对有穷概念的推广在无穷语言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自然数上递归论已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语言学中的“递归”一词借自数理逻辑中的递归论的术语,在语法中指某种语法规则在句法结构里可以重复使用,不断进行同功能单位替换。)语法递归性的例证现代汉语中的偏正短语的一种可以表示为:X的Y。秘书的女朋友__替__总经理的秘书的女朋友__替__三金药业公司的总经理的秘书的女朋友偏正|换|偏正|换|偏正|在上例中,名词“女朋友”的前面加上定语“秘书”构成偏正短语,再以这个偏正短语作中心语(即替换中心名词)前加定语“总经理”,构成扩展的偏正短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