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主体理论”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传统教学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教学媒体、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教学最优化,促进人的学习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在“主体理论”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整合创新探索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推动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每年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的今天,教育作为一种专门传递知识信息活动,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是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摆脱旧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参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代换之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的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主体理论”教学是当前乃至今后教学改革的主流,它的灵魂于核心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出发,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实现学生以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以最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最优化。一、信息技术在“主题理论”教学中的优势随着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他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转换、整合、传输”等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可随时把“课标”规定的或文字教材表述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媒体开发技术“转换”为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视听觉媒介,为学生在实现对相关事物的固有属性充分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提供保证;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由不同的人开发的教学软件通过积累“整合”起来,行成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可以随时取出来满足学与教的需要;把一个局部所具有的教学资源都利用计算机网络加以“传输”,实现跨校际、区际、省际---之间多种资源共享。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详细的板书,精心制作图表,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手段带来的趣味性,直观性有条不紊地精心讲授、辅导和组织课堂讨论,主导学生“主体”参与,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优化,能更好的实施“主体理论”教学。二、信息技术如何在“主体理论”教学中发挥作用“主体理论”要求教师要敢于走出“多讲多得、少讲少得”的误区,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用尽量少的时间,激励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它在“主体理论”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是人脑对实际事物中有关数或形的关系的反映,学生掌握了正确地、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的能力,但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认识一个新的事物,理解一个新的数学道理,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才容易接受,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阐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会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延伸的教学内容,处理好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转化关系,则是顺利地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为此,教学中特用多媒体设计一个抽拉片,通过视频的抽拉变化,先计算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再计算:长是4(厘米),宽也是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从中推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既巩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多媒体抽拉演示的变化中,学生切实感受到长方形是怎样转化为正方形,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转化,这节课,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进行直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