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飞机》第2课时教学反思《水上飞机》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海鸥看到和听到的,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外形及特点;通过小海鸥与水上飞机的对话,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没有艰涩的术语,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增强朗读感悟、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两点进行教学:第一,通过朗读课文和观察图片了解水上飞机的外形特点;第二,了解其他水上飞机的种类及其相关的主要用途,并抓住省略号这一处留白,让学生讨论说说还会有哪些种类的水上飞机,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整体感知第1自然段,边读文边看图了解水上飞机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我又抓住重点词语“究竟”进行意思辨析和造句。自学2-6自然段,学生分角色读对话,感受小海鸥从奇怪到佩服的过程。最后进行朗读表演。这样,学生感同身受,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是文中人物,入情入境,朗读起来自然是有滋有味,演得栩栩如生。但是,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没有能让学生去整体感知海鸥情绪的变化:奇怪——吃了一惊——佩服。自然也没有能让他们谈谈小海鸥情感变化的原因。第七自然段,写海上救护机介绍其它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扣住对文中段落重点词、句的感悟,引领学生来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其相关的主要用途。在第七自然段的省略号部分,我让学生说说还想设计哪些种类的水上飞机?因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的火花也不断闪现……第8自然段,同样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情况的紧急。未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渐渐”和“迅速”、“随即”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学生能做到根据具体内容来分析词语。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是富有奇思妙想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展现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