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学习目标]: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2.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3.有表情地诵读这首诗。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而成名,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诵读全诗,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北方是悲哀的。读完文章后,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忧郁、悲哀、沉重。本诗歌写于1938年2月四日潼关,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诗前的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实际上是指小说家端木蕻良,他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根椐自己对沦陷区的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悲哀的”。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作者感情赖以抒发的基础,它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整篇诗作的主要意象都是围绕此句而来,它是理解全诗的关健所在。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注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自主探究第一诗节1、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北方是悲哀的?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作者在第一节苍凉的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作者通过第二节的意象,要突出什么呢?诵读第三诗节,分析概括其意义和作用诵读诗歌第四节,思考:第四诗节如何与上文过渡衔接?这一诗节中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子的?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也正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深,诗人从三个方面给出理由,反复重申“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三节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的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和自豪的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祖国尽快地摆脱这场灾难,从此不再悲哀啊!小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总结:诗歌的特点在于它的凝练性、抒情性、含蓄性和音乐性四个方面,因此,我们在今后鉴赏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诵读,特别是要倾注感情去诵读,然后抓住其所塑造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煤的对话艾青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这首诗在写作角度上有什么特别?诗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煤的对话》从煤的本来住的地方和年纪入手,采用人煤对话的形式,问到它因地壳变动而被埋没后是否“已经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而随即又作了一个富有科学根据的巧妙安排,就是煤虽然埋在地层有亿万年,但只要一朝重见天日,给它以火,它就能活,就能燃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