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教材分析•教法探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新教材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第三小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等可能事件概率、互斥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求法以及分布列有关内容。二项分布是继超几何分布后的又一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而超几何分布在产品数量n相当大时可以近似的看成二项分布。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大量的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的的服从二项分布,实际应用广泛,理论上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一种模型的构建。是从实际入手,通过抽象思维,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认知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会对今后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高中数学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节课需达到的知识目标:在了解条件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概念的前提下,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一、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高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由此制定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的理解及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重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程序中详述。二、教法探讨:自主性、能动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主要也是最高层次的潜能,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要素。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结构,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我班学生有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能力。由此,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主动建构新知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学法指导:学是中心,学会是目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应用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交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四、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为五个环节:•1.创设情景激发求知•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5.提炼方法反思小结•可以循环使用.多媒体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1、投掷一枚相同的硬币5次,每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2、某同学玩射击气球游戏,每次射击击破气球的概率为0.7,现有气球10个。3、某篮球队员罚球命中率为0.8,罚球6次。4、口袋内装有5个白球、3个黑球,不放回地抽取5个球。问题1、上面这些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个人人皆知的试验为切入点,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应用性。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从这些试验中总结归纳出下列共同的特征,这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①包含了n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