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建工作思路[我的治村思路]我村是XX省XX县区下新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64户1161人,有48名党员,其中45岁以下的党员13名。马鞍村属丘陵地区,呈东西走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225亩,其中水稻面积837.5亩,外出务工收入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20X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突出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业缺水成为制约马鞍村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十多年来,由于矿山破坏性开采,我村原有的水利渠道全部被毁坏,现有的大小塘堰由于年久失修,淤塞十分严重,库容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从而导致近千亩良田失去了水的依靠,并逐渐形成了“良田变旱地,旱地变荒地”的恶性局面。农业经济效益十分落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难以提高。我村农业经济效益落后有3个原因:一是由于田间道路、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形成,造成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二是农民缺乏经济农业的理念,种植规模小,种植品种落后,导致农业效益无法体现,甚至出现种田亏本的现象。三是政府的引导、管理、服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盲目种田成为主流,农民种田没信心。生态环境治理亟待加强。影响我村生态环境的问题有两大因素:一是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植被恢复难。长期以来的大量水土流失,将我村河道、塘堰淤塞,致使良田都严重退化,同时还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二是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城镇化建设水平与中心地位极不匹配。作为下新镇政治经济中心,当前我村的城镇化建设水平还十分低,特别是土地利用管理、沿街房屋建设规划、街区矿车无序运行、街道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我村当前的集体经济收入中,矿山土地租赁收入占整个收入比重的80%,而这第1页共3页些收入以牺牲环境、牺牲土地为代价,没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村有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园艺、铁矿、石灰石、陶土、页岩),如何让这些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缺少一支会经营、懂管理、德才兼备的农村人才(干部)队伍。无论是集体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经济发展,马鞍村不是富村,也没有富豪。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的问题,表现在重利益、淡奉献,重小富、淡大业,不讲团结、不成合力等。发展思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采取两大举措,用1~2年时间彻底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一是在邻村罗岭村大源湖湖汊修建提水泵站,用管道形式将大源湖湖水送到三、四、五、六组。二是责成凤山公司对二组中学后面水库进行清淤加固,增加库容量,同时要求凤山公司必须不间断地向水库排水,确保一组、二组农业用水。三是今冬明春对各组现有塘堰、水沟全面进行一次疏浚清淤。尽快争取国家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支持,加快园田化建设步伐,为发展规模农业、集约农业奠定基础。马鞍村现有农田呈丘陵状分布,高低不平,大小不匀,耕种条件极为落后,从而造成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田地荒芜现象随处可见。为此,必须对农田进行园田化改造,让“田成块、地成方、水渠通到田头旁”,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多经作物,确保两年内形成1~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下大力气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让山变绿、水变清。一是继续巩固13~15线(矿点名称)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确保矿山泥水不流入街道。二是争取水保部门项目支持,在公路沿线修建防洪沟。三是13~15线矿山以及凤山地段,沿公路20米以内全部绿化,同时恢复已停止使用的排土场的植被。抓好中心XX县区建设,打造花园马鞍、宜居马鞍。一是搞好中学路长约120米、宽约20米空闲土地的商业开发、马鞍四组废弃村庄的新农村示范区整体开发和马鞍生态园的园艺、园林开发。二是对街道过往矿车实行规范管理。三是对生活垃圾第2页共3页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存放。依托矿山企业,搞好副产业开发,为集体经济开辟财源。我村涉矿企业较多,其相关副产业有很大的市场,如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