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外就是成功---写给中、高考的孩子们四年前我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一年前我又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的高三学生家长,陪孩子渡过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记得那时的心情。每天仔细地操持着一日三餐,作息的节奏完全跟随着孩子,从不主动去问他模考成绩,内心却不断盼望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一有空闲就默默估算他的各科成绩,然后一科一科加起来,算算总分,想想可以报考哪所学校……日子一天天过去。越临近考试,越将考试那两天的日程“放大”,几点起床准备什么早餐?出门走哪条路不会堵车?中午吃饭和休息,不能到外面吃,千万别生病,文具都带齐……,不要出意外!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心理素质差,我们只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出状况,那样我们会怨恨自己,一辈子难受自责。作为心理老师,也是考生家长,我把考试前家长的心理调整大概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一、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有关。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出现的怪题、偏题。二、学生有哪些压力?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身体的自然感觉是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三、家长不该说什么?不要总是问“复习的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四、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有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讲她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惨痛经历: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结果被她妈妈发现了。她妈妈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晚上不睡明天会如何晕头涨脑、考不好试等等。最后她母亲整晚一直守在她旁边等她睡着结果,她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真的是昏昏沉沉,那一年的高考失利了!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五、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那种病得不能坐下来那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工作。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这两个条件有,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六、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七、如何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一些基础差的孩子这个时候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实际上,最后的冲刺对高考考生可能改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