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谈到“寓言”,你想到了什么?展开联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外国寓言对于儿时看过的的寓言,你是否有过新的看法吗?我国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再次品读了《伊索寓言》后,就有了新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钱先生的见解又有什么独到之处。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绦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后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围城》(长篇小说)1947《谈艺录》(文论)1948《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七缀集》(文论集)1985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共三百五十余篇。内容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通过描写动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大概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传说是童年是哑巴,在母亲死后被牧羊人卖为奴隶,后竟能说话且获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主要是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的寓言传抄编定的)加工发表。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在阶级社会,它是人民群众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揭露统治阶级的一种曲折、隐晦的斗争手段,故又被称为“奴隶的语言”。怜悯(mǐn)譬(pì)如思慕(mù)幼稚(zhì)狂吠(fèi)笨坯(pī)厌恨:厌恶痛恨.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信而好古:语出《论语》,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思慕:思念,仰慕.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衣锦还故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起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成语为“衣锦还乡”,也说“衣锦荣归”.高超出世:好极了,好得超过世人的水平.卖弄风雅:向别人显示、炫耀自己的(其实并不高明的)文学素养.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们.屈尊下顾: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狂吠:狗狂叫.星象:指天空中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观察星象来推测人事的吉凶.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相安无事: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和争执。阅读方法:现代看古代“大人待小孩”寓言故事归纳主旨:蝙蝠:现影射无德无行,傲视他人蚂蚁:现影射发死人财的人狗:现影射妄自尊大的人乌鸦:现影射妒贤嫉能的人田蛙:现影射自以为是的人田鸡:现影射吝啬爱财的人狐狸:现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普遍经验联类引申深刻感悟读《伊索寓言》原讽刺刁钻善变,趋炎附势原讽刺只图安逸,不劳而获原讽刺贪婪、多疑原讽刺伪装者下场可悲原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原讽刺贪婪,急于求成原讽刺无能而找借口自慰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再次默读第1---3段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的心理,就像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说两类人,目的是说明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对小孩子的喜欢含有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成分。这对下面九个寓言寓意的纠正,立下了基调。为什么说“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而钱先生则从知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