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师具有这一理念会推动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体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紧密相关。一、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有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课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北师版”)的编写过程中,有很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的内容,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已提供的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1、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和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分式》教材提供了许多真实的问题情境和一些学生喜爱的图片,并提供了许多有趣且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例如: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居民用水价格的调整,小丽回家走哪条路花费时间较少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北师版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以及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变换,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新课标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些变换,也就是从大量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出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并理解这些变换的基本性质,但并不要求从严格的几何变换定义出发来研究变换的性质,而是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和相似变换使图形产生了运动,在不同的运动中,对应点、线、角、图形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这些图形和图案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折纸等方法来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设计图案等,同时学生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等变换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3、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北师版七年级教材《事件的可能性》一节从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说起,掷一石块,石块下落;路口的红绿灯等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过的,比较亲切又容易接受。这些素材来源于现实,且经过提炼,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转动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等无一不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使新知识的引入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例如,两人做“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要求学生写出这个游戏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分析在这个游戏中,无论你出“锤子、剪刀、布”中的哪一个,你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通过这些例子,鼓励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多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产生愉快的心情。从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满足学生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必然对教育产生影响。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