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与恶一些感想班级:英语语言学1班学号:0123100355姓名:李兆国教师姓名:陈蓓洁仿佛从我们的童年时代起,对周围事物以及社会生活中诸多事情的认识我们总喜欢用简单的标准去加以区分。例如,在年幼的时候我们看电影或者电视节目的时候总喜欢弄清楚电视里面的角色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或者简单的说成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当时在我们的意识中,世界应该是友善的;大家都应该是友好相处的。如果我们所认为的好人遇到了不幸,从内心深处我们会给与无限的同情,他们的悲喜自然而然的也左右了我们感情。与此同时,对那些我们所认为的坏人,我们认为他们就不应该存在着。他们的命运就应当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他们不能具备正面角色所有的一切品质,他们不能和我们心中的好人有同样的际遇,他们就应该永远被打败,甚至消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见识的不断增加,我们发现有一天我们原本一分为二看世界的做法有了许多不可取之处。那个我们曾经憎恶的坏人身上似乎也显现了一些温情的东西,他们也许依旧外表冰冷、面目狰狞、心怀鬼胎,等等。某些时候,我们也会为他们身上所显现的一点点温暖所触动。于是,我们开始认真思考我们以前形成的认识。好人和坏人之间是否就有着一条清清楚楚的界限,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黑色是否就只是白色。后来,我们甚至对于好人坏人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好人,又有坏人。还是原本就只有一种人,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他们区分开了。假若如果没有好人,会有坏人吗。反之亦然。好和坏本来就是一个对立的概念,没有好的标准,谁能说明什么是坏呢。正如讨论人性的善于恶一样,我们会去想人性原本有善恶之分吗。支持人性本善的人有着这样一个观点------“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善的种子。而人性的恶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当我们看到别人遭受不幸和苦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恻隐之心,在我第1页共3页们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想帮助他人的想法。因为,人类群体是一个有道德的群体。有时候,我们愿意帮助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愿意做一些方便他人而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事情。如果人性本恶的话,我们会这样做吗。而支持人性本恶的人便会反唇相讥,他们认为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人们都无法摆脱一个事实,即人还是动物。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他的本性中和其他动物一样,首先想到的都是满足自己的欲望。随着个人欲望的不断扩张,就会出现那些损人利己,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事情。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从来都没有摆脱战争、杀戮、暴力等等有人性中恶的一面所引发的事件。于是支持人性本恶的人就会问,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又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呢。他们认为,人性中一直埋藏着一颗恶的种子。而我觉得人性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非黑即白的看待人性善恶的问题。如果人性原本是善的话,没有恶的对立面有怎么会有善呢。人性善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所探讨的问题,而社会事件也会引发人们对于人性的很多思考。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人性不能简单的以善恶去区分,人性反映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例如,2011年发生在广州的“小悦悦事件”曾经引发了全国的舆论大反思,很多人在批评十八个麻木冷漠的路人缺乏做人最基本的良知的同时,也为拾荒婆婆的见义勇为的精神所打动。面对这样一个社会事件,我们能简单从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吗。也许在这十八位路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善意的举动,却因为他们受到了社会上某些环境的影响迫使他们不敢或者不愿将人性中善的一面表现出来。不得不去承认,人性中生来就有自私,自我为中心的地方,这是无法改变的。而人的行为一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出发的,我们不能就把这种行为看成为恶。善恶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己制定的判断标准,这和人性无关。我对于善恶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我们接受的文明教导的影响,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在我们判断问题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准则。既然,善与恶只是在我们生活中去判断问题时所采用的一个对立的标准。那么,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这种说法就显得第2页共3页不通了。然而,人性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