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我的母亲》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0分钟学习者分析1、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对母爱有了很多感触,但对从细微之处感受母爱的伟大,还是有一定距离。2、学生对从人物的神情、容貌、动作等方面刻画人物的写法已有了解,但要刻画的淋漓尽致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2.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点拨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三、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2.深入领会叙事性文体的特征,学习于事件中、细微处、字里行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资源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教学过程《我的母亲》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1.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由歌曲阎维文的《母亲》导入。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说一说,并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准孩子哭出声来。对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请看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活动2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2、教师明确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2)其母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1洪骏、长孙胡思明。教学活动3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得人?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教学活动41.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1)、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概括):①是对“我”的管教;②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③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2)、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3)怀念、感激、敬爱之情2.探究并思考问题,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听朗读)2)文章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3)(明确):铺垫、呼应;言传与身教教学活动51.研读赏析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反复朗读这些饱含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明确:对母亲的感激、疼爱之情。教学活动61.拓展延伸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3)(学生准备后进行交流)2.课后小结教学活动71.练习作业1)仿写句子: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2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感谢我的母亲。2)将课堂上交流的内容从任意角度拓展延伸整理成一篇600字的文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