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7课《长城》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文章的感知能力,但是学生对长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或是图片上,仅仅停留在表面、外观。甚至于有的学生只是知道长城是名字,其它就一无所知了,所以在教学前,我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搜集资料,确保学生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朗读体悟法:反复朗读课文,先整体感知内容,再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老师的点拨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习作小练笔:本节课结束之时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看到坚强刚毅庄重的长城时情不自禁的赞叹——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看见坚强刚毅庄重的长城时这样说: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看到坚强刚毅庄重的长城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长城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些国家元首如此动情,长城有什么样的内涵,让这些国家元首如此敬佩,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感受坚强刚毅庄重的长城吧!板书:长城(设计意图:以参观过长城的外国元首的称赞导入本课,一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是初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字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城砖垛子屯兵堡垒智慧陡峭凝成气魄打仗师:读的准确认真,看来大家早已准备好一睹长城的雄伟气魄了。三.看图学文(一)远景图1.出示远景图师:请用一句话或是一个词形容你看到的景观。(生: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雄伟的长城……)师:是啊,这是屹立在我国北部的一条长龙,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第一自然段2.让我们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ppt出示地图)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难怪作者说(导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难怪作者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是的,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要用文字全部描写,这该是多么长的一篇文章呀!可是作者之选取了万里长城中的最有代表的一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那一段长城,这段长城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以图片展示长城的远景图,给学生视觉上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长城的建筑。)(二)近景图1,出示近景图:你看到了什么?A,条石,方砖,城砖师:同学们你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些条石,,这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先进运输工具,没有先进的修筑工具,要将这一块块的条石运上这陡峭的山岭,只能靠——(PPT)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B.垛子,瞭望口,射口1.图片出示什么是垛子,瞭望口,射口。师:有同学有疑问为什么要将长城修成这样子?2.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