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池塘的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制作一个生态瓶。2.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3.感受生态群落的组成是和谐的依存和作用关系。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提高。二、教学重点:了解生物群落,设计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三、教学难点:认识生态群落中的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四、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瓶的资料;2、做生态瓶需要的材料:大可乐瓶(洗净)、河水、小鱼2条、虾2只、螺蛳、浮萍、洗干净的细沙若干、水草、石子2颗;生态池塘的录像。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我们生活在鱼米之乡,而徐家庄又是有名的淡水鱼产地,房前屋后不是有小河,就是有池塘。你平时观察过它们吗?池塘里有些什么呀?请生思考后回答2.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看看池塘里有些什么。出示教学书上的池塘图,引导学生观察池塘图,思考下列问题:(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预设:水、阳光、空气、养分)(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师小结: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二、合作探究,设计方案(一)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1、组织学生讨论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2、)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1)你们准备在生态瓶中放什么生物?(2)我们要考虑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2、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师:那我们先把这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3、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让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学生分组设计做生态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方案。方案设计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三、制作生态瓶同学们经过交流以后,肯定对自己的方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生态瓶了。1、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合作做一个生态瓶。制作生态瓶的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6)2、教师巡视指导。四、生态瓶展评1、现在生态瓶已经完成了,哪一组愿意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一下呢?2、先请每组展示制作好的生态瓶,并派代表介绍一下生态瓶的设计意图。3、同学们认为他们小组这样安排合理吗?适合这些生物生长吗?还需要哪些改进吗?4、老师及时表扬设计意图合理、有创意,合作完成较好的小组。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1、小组讨论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填写教科书上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2、完成作业附:1、板书设计做一个生态瓶植物:浮萍、水草生物:动物:虾、螺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非生物:小石子、水、细沙2、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教学反思《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本课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让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课前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