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问题导学1.肌肉是效应器吗?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吗?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可引起肌肉收缩,这是反射吗?提示:不是。肌肉和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合称为效应器。某些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提示:不是,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问题导学3.已知神经纤维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正好相反。静息时的K+外流和兴奋时的Na+内流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4.神经递质以什么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其意义是什么?提示:被动运输。提示:胞吐。短时间可释放大量神经递质,提高兴奋传递的效率。►问题导学5.当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时,是否一定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6.神经递质被释放并发生效应后,能否长期存在于突触后膜?其可能的去向有哪些?提示:不一定。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当传递兴奋性递质时,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当传递抑制性递质时,则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提示:不能,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会被分解或被移走。要点探究探究一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课标点击知识导学典例精析栏目链接1.通过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和结构示意图来掌握神经元的结构。(1)神经元结构模式图。(2)神经元结构示意图。2.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提醒:(1)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发生,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就不会发生。(2)据图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时,可以根据神经节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神经节所在的神经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分别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例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反射弧中神经元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神经中枢内含有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答案:A名师点睛: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1)从神经节来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分别为“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兴奋传递方向:→。(3)从脊髓灰质判断:与脊髓灰质宽大的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脊髓灰质较窄的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跟踪训练1.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为单向的。答案:B要点探究探究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标点击知识导学典例精析栏目链接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特别提醒: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图示:(2)解读。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de段——静息电位。例2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M)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有关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内流B.适当降低溶液M的钠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值会因为细胞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