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江寺小学胡亚萍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经历严密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从多个测品中找一个重一些或轻一些的次品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能用简洁的方法记录设计方案,并能有条理地进行交流。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找次品中,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发现“分成三份,尽量平均分”是最快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具5瓶口香糖。教学过程:一、游戏找不同,引出课题找次品。二、自主探究,感悟策略。(一)探究3瓶口香糖中寻找次品问题。1.理解天平原理。2.学生独立思考,寻找3瓶口香糖中的次品。3、课件演示。4.教师引领孩子画出3瓶口香糖中寻找次品的示意图。(二)探究例1。1.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讨论、交流,寻找方法。2.方法交流。同时,结合孩子的方法,完成5瓶中寻找次品的示意图。三、深入探究,发现规律。(一)从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中找次品。探究例2。1.四人小组为单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组长记录方法。2.全班交流。3.结合学生交流,板书完成9个零件的分组方法以及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4.方法优化,发现规律。平均分成3份称,能最快的找到次品的规律。15.27个零件中找次品来验证。6.引领学生探索规律背后的原因。7.思考81个零件,又该如何分组才能最快的找到次品?(二)从待测物品不是3的倍数中找次品。探究书本做一做。1.学生思考,交流。2.完善规律:尽量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最快找到次品。3.在书本上完成做一做。四、课堂总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