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家园合作的基石幼儿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些班上的孩子又转到别的幼儿园去读书了。我问过转学到我们幼儿园的一些家长,其中转学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家长普遍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她)的孩子,对他(她)的孩子不好。这其中可能也有对老师的误解,但也不难看出,这些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感已荡然无存,已不再继续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于是采取转学的方式来寻求对孩子态度好的老师。可见,老师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做好与家长沟通、配合的工作。这不仅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的,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而搞好家园合作,必须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特别是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就无法交往和相处,也就无所谓人间的友谊存在了。说信任某个人,那是对这个人品格信誉的回报和褒奖。我们说家长和老师能亲密配合不正是有一份信任在其中吗?家长只有信任老师才会相信老师的话,才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认真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如果没有信任这个感情的桥梁,老师纵然有做家长工作的千条妙计,也是难以在家长那里发挥作用的。因此老师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以此达到双方的携手合作。我认为教师只要做到以下四条,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让家长真切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老师作为孩子在幼儿园最亲近的人,也作为孩子觉得可以信赖、尊敬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老师的教育方式也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那就是老师该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且是爱护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真诚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温暖每一位幼儿,这也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的基本要求。爱孩子,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爱,也同样让家长真切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这样你的工作在家长面前才有说服力,才容易取得家长对你的信任。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就足以说明家长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对老师产生了好感,进而开始信任老师。开学的第一天上午,新小班的一个女小朋友就被另一个女小朋友把嘴唇给咬破了,当时嘴唇就肿得老高,嘴巴已无法自由闭合,而且已破了皮,情况非常严重。当带班老师将情况告之我们时,我们马上组织人员送孩子到医院就医,医生经过细致的伤口处理,药,又把老师自己家中孩子的稀饭(孩子因嘴疼,咀嚼告诉我们已无什么大碍,我们才稍微有点放心。回到幼儿园,我们的老师耐心替孩子喂下困难)盛来一口一口喂给孩子吃。做完这一切,我们马上面对的就是如何向家长交代。我们首先把咬人孩子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请她看了被她女儿咬到的孩子,这位妈妈非常通情达理,她提出先给孩子买些营养品来,然后等家长的气稍消一点时,再给孩子的父母道歉。然后通知被咬孩子的父母到幼儿园来时,我们诚恳地一起向家长道了歉,并详细向家长讲了孩子就医、给孩子喂饭、喂药以及对方家长的歉意。当家长看到我们为她孩子做的一切时,非常感动,不仅没责怪老师和对方家长,还对老师连声感谢。从这件事后,家长逢人就说老师对她的孩子好,是如何如何的爱她孩子。大家可想而知:孩子才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家长和老师根本不熟悉,也就谈不上和老师建立起相互间的感情,正是由于老师对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使家长充分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那份爱心,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可见,老师对孩子真诚的爱,不仅让孩子和家长能感受到,而且很容易架起家园合作的情感之桥,让家长对你的工作放心。爱孩子,那就要充分熟悉孩子、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不歧视伤害孩子、真诚鼓励孩子,“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爱孩子,也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去。如早晨用微笑接待孩子的到来,摸摸孩子的头或抱抱孩子,和孩子亲切地问声好,使家长放心地离去;孩子热了,及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