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地球——四季的形成》教案周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列举不同季节的主要特点,如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气温变化等。②认识四季的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的关系。③知道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产生四季变化。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资料收集、讨论、测量、记录和比较,初步认识地球在太空中所处的位置,并对地球的运动有进一步的了解。②能运用模拟实验研究太阳光照射角度与四季气温变化的关系。③能对四季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实验,从而进一步认识太阳、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①有观察、记录自然变化和感受宇宙奥秘的兴趣。②参与模拟实验活动,体验可以通过数据证明自然规律的乐趣。③通过模拟实验和建立科学模型,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产生四季变化。难点:运用模拟实验探究太阳光照射角度与四季气温变化的关系。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教学软件;手电筒、黑卡纸、数字温度计;三球仪等等。四、教学过程(按教学流程写的)(一)认知四季的不同特点:1、师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特点)2、学生观看四季短片(主要是四季的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和气温变化),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3、学生发言(可能情况)①学生观点: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离太阳近的时候是夏天,离太阳远的时候是冬天。(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鼓励学生假设)②学生观点:太阳照到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太阳照到南半球,南半球是夏天,北半球是冬天。(出示四季太阳高度示意图,修正学生假设,变“照射”为“直射”)③其他(根据学生回答予以评价)(二)探究:模拟实验证明假设自己的观点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思考模拟对象:手电筒——太阳(发光发热),黑色卡纸——地面(吸收热量),温度计——测量温度12、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并交流可能会出现(可能情况)①观点一:手电筒距离黑色卡纸不同的距离并测量温度——近热远冷②观点二: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黑色卡纸并测量温度——直射热斜射冷3、教师明确实验要求:①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画好手电筒的位置②在实验中观测温度计温度以及观察光斑面积,光线强弱,感温探头的影子并记录③液晶温度计会随时变化读数,等数值相对稳定了再读数。4、学生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5、交流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四季的温差的原因。6、尝试解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想象。(三)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产生四季变化1、教师提问:为什么地球公转时,太阳有时会直射南半球,有时会直射北半球?2、教师播放地球公转录像,请学生关注地球公转方向及转动时的姿态。3、学生回答: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姿态——向右倾斜(22.5度)4、教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时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5、学生小组交流:四季产生的原因6、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个方向倾斜。太阳直射的半球要比斜射的半球更热,从而形成四季变化。(四)拓展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如果地球公转角度不倾斜,四季变化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如何运用模拟实验或建立模型验证你的想法?板书:地球公转四季形成地轴倾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