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小学和初中就近组建新学区日前,德州市出台《德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教育教学、考试招生、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要求,德州市将按照小学和初中的分布划分为若干学区,在学区单位内统筹教师资源、课程建设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方案》中提出,将以县市区为主,创新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方式。按照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分布划分为若干学区,深度整合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教师互派、师徒结对、专题共研、学生走班上课等形式,使学区内的学校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初中学校底下辐射几所小学,民办教育资源也能纳入其中。”德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以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为基础设立学区,可以由一所初中与几所小学组建成一个学区,也可以由几所初中与若干所小学组建成一个学区,具体的学区划分等实施方案由各县市区负责。学区建成后,还将建立学区理事会,由各校校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社会代表性人士等组成,研究学区内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此外,出台《学区化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在学区单位内,统筹教师资源、教学研究和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新格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德州市还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县域内公办学校师资的流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上,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分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或教师公寓,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计划明年起在德城区试点,2020年全市推行,实现县市区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