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厚黑学》有感 余之与《厚黑学》闻之已有十余年。大学哲学课上,听于老师提及。然仅知其为哲学范畴一书籍,而一直未能细读。工作后,曾在网上下载的其电子版本。但因个人不喜好用电子器件读书,只读得几页便有弃之一边。虽有稍作进一步的了解,但也仅是知其为民国初年四川自流井一狂生李宗吾所著而已,至于所言何物并未触及。 甲午年春节休假期间,在新华书店偶遇此书,翻看数页,不由被其精辟独到而又入木三分的人性事理剖析所吸引,于是购回细读之。 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从三国英雄人物事迹入手,透过人物的生平事迹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从而得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之结论。继而推及楚汉之争,再穷尽二十四史,纵观华夏历史五千年。认为无论周文汉祖,还是明皇清帝,没有厚黑皆不能成其王业。对于英雄豪杰冠之与“厚黑”二字似乎想要给历史定论翻案,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宗吾先生对“厚黑”的定位。以厚黑谋私利者为下,为卑微;以厚黑谋公利者为上,为伟大。这一定位是原本贬义的厚黑穿上了褒义的外衣。与孙子的“兵不厌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合书案几,余常沉思。似乎明白宗吾先生之《厚黑学》 虽能准确剖析人性事理,然成书已有百余载,却依然似旁门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未能如某些大成至圣之师的偏颇论教被奉作教科书,受人吹捧不是没有原因的。冠之以“厚黑”二字便是其软肋所在。虽然世人皆行厚黑,但无不皆冠之以道德仁义的外套。又怎么能任其剥去自己的外套,裸露原型呢。因此难免引来一片喊杀之声。如若换一种说法,改名为仁义之学,或许也早有人为李公建庙立碑了。宗吾先生所盼望的冷猪肉或许也早吃到口了。 厚黑之学行来久远,然如此直截了当地点出其中玄机者,宗吾先生却是千古第一人。而且却又偏偏要在历代英雄豪杰的身上加以例证,没有特立独行的品性和敢于冒万夫所指的勇气第 1 页 共 13 页者是无法做到的。 宗吾先生所著之《厚黑学》除其分析人性事理的深刻准确之外,其文风亦非俗流。没有古八股那种令人读后一头雾水的故弄玄虚,也没有今白话的那种如妇女裹脚般的缠绕不清。其行文如平常闲谈,通俗易懂,思绪流畅。旁征博引亦不限于历史典故,生活琐事亦能运用的恰到好处。毫无儒家规规矩矩的死板,倒有到家“道法自然”的顺畅。 因此,余认为,自古以来,能够传教立说者都不能缺少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为思想上的独立,二为文学上的修养。虽然有思想上的独到之见解,但没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