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口诀手授方显真功暑期,我们书法高级研修班将到山东走读,一想到要到齐魯大地去追随先圣的脚步就心潮澎湃,但又有些许焦虑,因为还要实操。我在众人面前书写时手会抖,控制不好笔,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社会惰化,指在众人面前完成某种工作因众人的存在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现象,但也有相反的,称为社会促进,有的人在这种情境下反而会很兴奋,发挥得比平时更出色。我分析原因,主要是书法水平不到家,又太过注重结果,于是不断地暗示自己要有一颗平常心,从容以对,以本色示人。第一天到济南,一下车就去趵突泉,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潭潭清澈的泉水点缀其间,又有绿阴映照,最让我留连忘返的却是李清照纪念堂,一首首名家书写的诗词镶嵌在长廊中,真想花一整天静静赏析,可惜时间不允许。又到不远的大明湖,恰是荷花烂漫时,园中正在举行盛大的荷花节,游人如织,我坐船游览,在湖光和微风中惬意地体味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当天下午赶到曲阜——孔子故里,第二天上课,课堂设在一古色古香的茶楼里,讲课的老师是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的林博士,他首先讲了为何书法功夫在字外,认为书法是要解决脑袋的问题,而不是手上的问题,十几二十年下来,手上功夫都会相差不大,如果书法是十分的话,读书要占到 4 分,国画要占到 3 分,书法的练习只占到 3 分。这里的读书还包括读自然,提出书法就是师法自然,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体现在自己的书法创作当中才会格调高雅。也阐明了我们为什么要走读的原因。第二个问题讲了临摹与创作。先由大家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员们都从个人的角度讲了自己的体会,最后老师总结说书法临摹能做到时 5 分象就不错了,如果能到 6 分象更好,4 分不象就预留了个人发挥的空间。从于这一理念,很好地证明了当下丑书存在的原因,就是过于注重个性而丢失了传统。林老师又从佛教的角度讲了临帖的方法,就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六根”,眼、手、身、耳调动并协调起来,又讲了自己用腕的几种方法:摆腕、平腕、竖腕、转腕。并结合字帖示范,接着要我们学员自行练习,老师指正,这个环节是学员们最喜欢的。终于到了下午的实操,由于有一些当地的书法爱好者的参与,气氛有些凝重,老师当场写的了首古诗,并从字法、墨法、章法等讲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学员们也开始跃跃欲试了,气氛慢慢活络起来。到我时手还是有些抖,但我知道,敢于展示、敢于出丑才能突破自我、获得真知。写了几遍后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