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报第 2、3 版将在 1、2 月刊发知识专题,共 8 期 16 个专题。旨在配合高考第二轮复习,帮助读者熟悉高考要求,掌握重难点,融会贯通教材知识,提高实战能力。敬请关注! 知识专题一:生活与消费北京 张焕强A 试真题1.(2013 年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第 24 题)假设某国 M 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 10 元 ,2011 年,甲企业生产 500 万件,乙企业生产 400 万件。2012 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 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A.5 元 9000 万元 B.10 元 9000 万元C.5 元 18000 万元 D.10 元 18000 万元答案:A 2.(2013 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 1 题)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①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减少④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性为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命题预测:本专题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近几年高考考查比重上升,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尤其是计算型、图表型题居多,主观题较少。在 2013 年各地高考试卷中,有四套试卷考查了汇率、恩格尔系数、价值总量、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计算,六套试题考查了收入、价格、供求方面的图表和表格题。本专题的修订内容不多,除了删除的内容,修改的知识主要涉及纸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其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会成为考查重点。2014年高考备考中,要重点关注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信用卡的安全性、汇率变动、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价值量的计算、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消费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B 抓重点重难点精讲1.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汇率、价值量的计算方法。 (1)通货膨胀率,是指多发行的纸币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计算公式为:通货膨胀率=(现在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2)纸币贬值率,是指多发行的纸币量与现在纸币的发行量之比。计算公式为:纸币贬值率=(现在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现在纸币发行量。(3)汇率的计算常常与通货膨胀率结合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