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 邓莉凡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课“总 -分 -总”文章结构清楚,学生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学生就能把课文读懂,并在读的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理念是是以通过读文章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的。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语言的主动积累,才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目的。这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的不错。 一、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我们知道识字解词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头,所以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一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利用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理解本课的词语。在理解“漫步”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他们找到了词语缓步、散步,我再适当的引导,“散步”这个词语更加贴切,然后通过问题“你平时和爸爸妈妈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从而理解“漫步”是很随意、很自由的走。在理解“浪涛拍岸”时,我引导学生与我们学过的“惊涛拍岸”进行比较,学生结合“浪平沙细”就体会到,这里的“浪涛拍岸”是比较细小的浪涛在拍打着沙滩,听到这样的浪涛声是比较舒服的。在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的意思时,我出示高楼大厦图,让学生看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楼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接着出示几幅商场柜台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这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词语都含有“多”的意思,但它们用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形容高楼多用——鳞次栉比,形容商品多用——琳琅满目,形容人多用——人流如潮。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还学到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关注写法,活学活用。依据教材总分总的写作特点,我首先组织学生复习课后词语导入新课后出示课件第一段填空,让学生明白作者首先总的概括了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然后按照作者的行文思路按部就班的带领学生欣赏了 2-5 小节以总分的结构分别列举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景点浅水湾,海洋公园,白天的街市铜锣湾以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