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18 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 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篇一】 在每个人的内心,总有一片热土,让人魂牵梦绕;总有一座高山,让人牵肠挂肚。在共产党人的内心,我相信,这样的热土,这样的高山,他们都有同样名字——井冈山。 初识井冈山,那时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学习《八角楼上》,记住了井冈山这个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对井冈山的了解越来越多,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知道井冈山是信仰之山、英雄之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心中萌生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圣的想法。 今年 8 月,我有幸参加 XX 县区组织宣传统战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前往井冈山接受党性教育,终于得偿所愿。在为期五天的红色旅途中,我与大家一道,追寻先烈足迹,追忆革命前辈,接受党性教育,感悟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一悟革命前辈坚定信念。第一天是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在烈士陵园的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着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共有 15744 位。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 3 万多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这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革命先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什么。为了名吗。留下姓名的只有三分之一,其他烈士的英名就永远地镶嵌进了无名英雄碑上。为了利吗。几十年过去了,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光荣烈属”的牌匾都无法悬挂到他第 1 页 共 24 页们的家门上。烈士的亲人盼来了革命的胜利,却没能盼来烈士的回归。不为名,不为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悟革命前辈敢闯新路。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 XX 县区三湾村,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上,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后来,在八角楼上,毛泽东写下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