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深林人不知,(师)明月来想照(生)齐读:——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师)举头啊,(男)举头啊(女),——望明月,男(望明月)女低头 低头 低头思故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在中游月圆夜即将到来之际,献上《静夜思》和《竹里馆》清幽恬静的月夜山景图。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收编在中国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审美意象。不说那诗人之众、诗作之巨、流派之多,单是那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对句间所凝聚的世间万种风情就会令人流连忘返。皓月当空,长风拂面乃自然界之一物像,然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缀入,便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而成为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明月之诗”。由此,在诗人笔下月亮就成为一个包括相思在内的多重意象的。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湖月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