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来看国企改革新问题工作心得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重大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都在不断探索之中。但是,包括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内的相关配套改革还很滞后。如何清醒地认识目前改革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__在京都论坛上提出,要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进一步规范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等一般性问题已得到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引人关注的成效。 __介绍,国资委成立四年来,一年上一个台阶。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国有资产的总量却在增加,中央企业资产总量增加的比重更大。国有资产每年都在以 10000 亿元的速度增加,上缴利税和实现利润每年都分别增加 1000 亿元。企业数量由当初的 198 家到目前的 157 家,数量减少,人员也相应减少,但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利润却都大幅度提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超过了 144。 “过去在世界 500 强中见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现在世界500 强企业中的 19 家中国企业,有 13 家是中央企业,中国大企业的实力已经被广泛认同。”__认为,这些数字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包括国资委的出资人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是不是真正到位,还值得关注。 尤其是在实践当中,很多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如改制、上市、合资、股权转让等都是公司自己决定。这些事情,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理性认识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__说,有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一是关于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认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股份制改革如何进行中央已经明确。但第 1 页 共 3 页具体到每一个企业,怎么来体现出资人的意志,怎么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包括在一些重要的领域怎么来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等具体操作中,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__提醒,“只要出资人明确,企业就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股权改革,将来出了问题就由出资人承担。如果出资人没有明确而进行了所谓改革,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是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到的职工持股问题。__介绍,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都出现过,而且一些大企业现在还跃跃欲试。他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要重新进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