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有性生殖: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应用:1、激情、质疑激发兴趣2、阅读、填表、交流 3、 倾听、思考 4、阅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表达、交流5、 倾听、思考 6、 思考、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1、创设情景:你知道生物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你还记得花的结构吗? 被子植物是怎样生殖的?2、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表格3、点评。4、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性生殖的定义。5、质疑:植物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吗?6、布置:学生阅读 4 页: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下面的思考题。7、点评 。8、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性生殖的定义。9、设问:有性生殖 和无性生殖各有什么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10、引导学生分析两者遗传物质的来源,得出各自特点。根据特点分析在农业生产有性:后代有较大的变异、杂交培育新品种、无性: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不变。 通过扦插、嫁接、压条、分根等方式繁殖。 嫁接:嫁接关键: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扦插的茎段一般 15~20厘米,保留两个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方节要去掉一部分叶,下方节叶要全部去掉,并埋入土中。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5、 知识回顾 7、 倾听、思考 阅读、讨论 表达、交流 阅读、总结表达、交流 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