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二) 10 月 15 日到 18 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包容性增长”作为新名词第一次出现公众的视野中。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是在 2007 年由亚洲发展银行的经济学家首次提出的。总书记最近的一次讲话,则让这个新名词一跃成为舆论热点。9 月 16 日,国家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包容性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应该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之义,其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地区和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当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发展的热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只有民生得到改善,经济才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才会富裕,社会才会和谐。应该说,许多人还不能平等地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发展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使之成为以后民生发展的重点内容,以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深刻指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是否健康高效、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第 1 页 共 11 页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即将开始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党中央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