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 原创:冯卓杰 如果不是伟哥给了要我们三个月看一本书这个建议,估计我很久也不会再捧起书本像学生时代那样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我看了两本书,日本作家山田宗树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就只说一下《精进》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简单介绍下采铜这位作者。因为本人比较喜欢看知乎,在知乎上知道了一位很厉害的人。他的网名叫采铜,2011 年 6月 3 号加入知乎,至今为止,采铜贡献了 975 个回答,获得了493598 个赞同和 115293 次感谢,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放在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也因为如此,我对他很有兴趣,对于他写的书当然也要啃一下。 看完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此书的目的并不在于驱使我们走上特定的方向,此书所述的重点在于人要带着思考去生活,它通过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七个方面向人,尤其是像我们刚步入社会的九零后,思想复杂而方向散乱之时,学会思考、如何使用正确的思想的过程是一门证明以前的自己是否无知的学科。 和以往类似于这种教导别人为人处世和思考的书籍不一样,这本书内容干练,言语尖锐但不乏趣味所在,让我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全书集"思想"为一体,如采铜所说:"高效,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加智慧。"让我带着问题阅读此书,与作者一同冶铜。 下面来谈谈本人的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读后感: 一: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以享乐主义的方式生活,用未来的眼光对待工作。"。就我出到社会工作三年半的时间而言,工作和生活就是一体化,因此大多数时候下了班后心理上却仍然是保持工作时的状态。因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休息时也过多地想着工作的各方面事务且思想是十分杂乱的。的确,目前第 1 页 共 3 页我无法控制"享乐主义"和"未来眼光"之间的平衡度。但减少做让自己产生短期爽快的事情我还是可以控制的,浮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上我将试着改变这一点,带着疑问去摸索平衡。 二:"不做差不多先生":我喜欢的嘻哈歌手 hot-dog 的作品"差不多先生"自然而随意,但其歌词"我的差不多是天生"并非"天生".每个人对待其生活的方式都有可能带有"差不多"的成分,包括我在内。大学时我对每一样东西都是持"差不多就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