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复习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讲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教学。3)讲授新课:一、“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一目,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直接学习“电气时代”这个历史概念,应尽力增加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1)提问学生:“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出示问题:请你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请学生比较“使用电力生产的工厂比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哪个更先进?”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课文中没有蒸汽动力工厂生产的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结合现代工厂使用电力生产的了解,进行对比,得出结论。(4)“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开放性话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教学中要结合下一目中“动脑筋”问题,通过学生观察书中插图,联系课外中的一些知识,增强感受。另外“早期的电话”既属于电力的应用,又属于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了解就行,不必过多介绍。二、“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目,一方面需要了解爱迪生做出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着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故事会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爱迪生的名言,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爱迪生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提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