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难点: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四、实验器材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3.让学生合作交流 4.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min)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表二)物质的种类加热的时间(min)2升高的温度(℃)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或交流时忽略的问题,如: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你们怎样使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他们组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 5.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