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胡佳 随着《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贯彻落实,环境教育将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意识是学生科学意识和道德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认识自然,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求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重,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建设的需要。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小学三年级的美术课本中有《鸟之王》这一课。我在实际教学中,围绕鸟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丰富了孩子视野并升华了孩子的情感体验。首先通过家园互动,师生共同收集了各类鸟的图片。学生们认识了一些稀有鸟的名称,了解鸟的生活习性特征等。其次,我们将收集到的图片做成“鸟王”,对自己喜欢的鸟类进行美化和新的创造。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笔、用歌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孩子因为喜欢,因为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而萌发环保的愿望。 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人的求知欲最强、最大,加上儿童的认知、多种行为习惯均未定型,因而这一时期儿童的伸缩性、可塑性最大。这也就成为教育看好的最佳时期,也是环保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养成的黄金时段。《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指出: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环境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环境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与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的联系,即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例如,人们业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焚烧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导致土壤污染、向江第 1 页 共 3 页河湖海倾倒导致水体或水源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决定人们是否参与改善和维护环境质量,其价值观和态度是关键。环境教育担负的就是培育和发展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作为老师,我们不但传播给学生环境知识和环境法律,还要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内在 1 动力和精神的养成,力求把“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孩子从小掌握环境保护意识的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