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心得感想 3 篇 读《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心得感想一: 落雨过后娇弱无力的蔷薇,流连花丛翩翩戏舞的蛱蝶,或是看花的美人,以及树上黄莺的婉转啼鸣......在大自然里,在博物馆中,在音乐厅里,对于美的经验我们从不缺乏,但是对美本身呢。恐怕无多思考。睿智的先哲,以他们敏感的经验,深邃的思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关照美的问题,并形成一个专业的哲学体系,称为美学。夏尔佩潘所著的《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介绍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哲学家以及作者自己对于美的思考,它可以视作一部通俗的美学史读物。 当伟大的康德从敞开的窗口寓目花园中虬结交缠的枝叶,那一刻他体会到美的感觉,这一瞬间的感动,让他开始思考美的问题,并在晚年完成经典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康德将我们欣赏美好事物时的审美愉悦,定义为一种人的各种能力间自由、和谐的游戏。夏尔潘恩认为康德的这个定义是划时代的,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认为在审美愉悦中,人的知性与知觉,在美面前达成一致。如我们欣赏一丛花时,我们只沉浸在审美愉悦中,而不在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如果我们不由赞叹这花真美,那么依照康德的观点,这句对美的判断就是反思性判断而非规定性判断。美的标准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感性或理性的,它没有任何规定,而是奇特的内在协调所达成的一致。真正反思性的判断应是无概念、无利害、无目的的。当你欣赏一幅名画,你不思考它因何而美,不好奇它价值几何,也不意欲占为己有,只需沉浸在纯粹审美愉悦的内在和谐中。夏尔佩恩认为判断的概念是康德美学的另一大贡献。这种反思性判断,康德认为是主观的,但也是普遍的。它由衷地自你内心生发,但是却能代表普遍看法。那种打动你的美,多半也能打动其他人。在康德美学中,美不包含任何意义,它除了自身以外不涉及任何其他事物。但黑格尔并不这样第 1 页 共 3 页认为。 最近一则新闻,在法国波尔多高考的哲学考场外,康德的狂热信徒与黑格尔的支持者竟然为各自的偶像打起了群架。康德与黑格尔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两人的哲学观念有诸多分歧。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一部分建立在批判康德的基础上,在美学方面也是如此。黑格尔认为美之所以使我们着迷,是因为它承载着意义,象征着意义。比如狮身人面像象征埃及王国的本质。黑格尔的《美学》完成了对艺术史的梳理,试图揭示美如何揭示一个时代的价值及其象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