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章末小结 2018 秋季数学 八年级 上册 • HK 【易错分析】 易错点1:判定一个三角形的高时出错 根据图形确定三角形的高时,容易因为对于高的概念不理解而出错,或者忽略了高可能在三角形外的情况. 【例1】 如图所示,AD⊥BC,CE⊥BC,CH⊥AB,BG⊥AC,则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 A.线段CE B.线段CH C.线段AD D.线段BG 【错解】 A或B或D 【正解】 C 【错解分析】 因为对三角形内高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而易错选A、B、D. AD⊥BC,∴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点A到BC边的垂线段,由图可知为线段AD.故选C. 易错点2:知道两边长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等腰三角形周长的问题时,容易忽视了对底和腰的分类讨论而漏解出错,或忽视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而增解出错.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3,一边为7,求它的周长. 【错解】 分两种情况:(1)腰长为3时,周长是3+3+7=13;(2)腰长为7时,周长是7+7+3=17. 【正解】 根据“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本题中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只能是7,∴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 【错解分析】 分类时未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检验,事实上,因为3+3<7,所以腰长为3、底边为7的三角形是不存在的. 易错点3: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求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答三角形的中线问题时,忽视分类讨论而漏解,或忽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而增解都会导致错误. 【例3】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 【错解】 在△ABC中,AB=AC,BD是中线,设AB=x,BC=y,则 x+12x=12y+12x=15,解得 x=8y=11 .∴三角形三边的长为8,8,11. 【正解】 在△ABC中,AB=AC,BD是中线,设AB=x,BC=y,(1)当AB+AD=12时, x+12x=12y+12x=15,解得 x=8y=11.∴三角形三边的长为8,8,11;(2)当AB+AD=15时, x+12x=15y+12x=12,解得 x=10y=7.∴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0,10,7.经检验,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 【错解分析】 对于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够构成三角形.本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由于没有具体说明哪部分是1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