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塘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教育教学水平,特举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比赛项目:多媒体课件制作二、比赛时间:2016 年 11 月 24 日下午 2:00-4:00三、比赛地点:计算机教室四、参赛对象:全体教师五、比赛规则1.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现场提供教学内容,参加教师围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课件,比赛用时在 120 分钟内完成(不可携带 U 盘)。2.附有参评课件说明以文本文件保存在该课件的文件夹中,内容包括设计思想、制作过程、使用效果和操作说明,另外,本课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也可予以说明。3.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不限(如 PowerPoint、FrontPage、Flash 等)。4.课件文件夹的名称须为完整的作品名称以及作者单位、姓名。六、 课件评比指标 (一)科学性 1.描述概念的科学性: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无误;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教育性 1.针对性:课件的制作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特点,紧扣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以幼儿为主体,避免教学演示的模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2.直观性:课件的制作选题恰当,直观、形象,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利于学生理解; 3.启发性:课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4.创新性:构思新颖,界面讲究,富有创意,重点考察课件能否支持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 5.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技术性 1.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效果,图像、动画、声音和文字的设计合理; 2.交互性:课件的交互设计合理,有清晰明确的导航; 3.稳定性:课件在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或对出现的故障有解决方法; 4.可移植性:移植方便,能够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四)艺术性1.版面布局:版面设计活泼,布局安排合理;2.画面效果:视频、动画和图片色彩鲜明清晰、生动形象; 3.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声音和画面同步,音乐和配音能加强表现力;4.整体效果:设计美观,富有童趣,无抖动、无明显的跳跃; (五)使用性 1.可操作性: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