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 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 5-9 自然段,思考:这棵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 7 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 5、6 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 7 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 8 自然段,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