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 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往往用 80-120 字概括为宜。 (2) 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 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 所见的人和事,哪些与书中相近、相似,哪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以上三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例文欣赏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开篇简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 1941 年秋,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把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话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地跳下悬崖。这篇文章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整体概述) 俗话说得好: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恰当引用,也是观点句) 的关头,脑海中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临行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