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材教法分析 安荣小学 闫红梅 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内容。我将从设计理念分析、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和反思分析来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分析: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二、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三下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 ,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在本课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来渗透数学化思想。由 2 种上装搭配 3 种下装的着装问题,让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让学生经历由“物体”到“符号”(图形、字母),再由“符号”(图形、字母)抽象到“数”的纵向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 ,在三年级下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 ,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操作等活动,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符号感,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通过对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知识学习,学生对排列与组合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