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了怎么办?我家养的花开了,有这么大哦!” “我家的花有脸盆那么大。” “我家的花比脸盆还大!” 几个小朋友连比划带说地聊天,都挥舞着两个小胳膊说自己家的花到底有多大,胳膊都快不够使了。 谁也不会觉得这几个小朋友在撒谎吧,明显这些孩子想象力爆棚,竞争之心爆棚。 一提到小孩撒谎,我们更多地想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啊怎么变成这样了!谁干的!是你吗?” 孩子:“不是我……” 家长:“撒谎!” 孩子会撒谎,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了,认知水平发展了,更聪明了。 撒谎至少说明孩子情商高,甚至情商、智商都高。 想想孩子为什么撒谎。 因为干了“坏事”怕爸爸妈妈生气,怕爸爸妈妈说自己,因为内疚,比如弄坏了什么东西。 因为要对某件事保密,需要隐私,比如偷偷藏起来糖果,藏起别人给的好吃的…… 因为要引起注意,比如夸大自己的某些行为,或者夸大别人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小小谎言没什么危害性,甚至还会因这些小谎言觉得孩子很可爱。但是如果孩子不小心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以后再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天天吃完水果,把盘子拿到厨房,放到水池里,又拿了出来。 “妈妈,我吃完了,给。” 妈妈:“嗯,洗完碗再去玩。” “我洗完了。”说着天天就溜走了。 明明就没洗啊!妈妈气坏了,这孩子居然知道用撒谎来逃避责任! 天天跑到外面玩,把鞋子脱了一扔,光着脚到处跑。妈妈喊他:“天天,把鞋捡起来。你不要了吗?” “那不是我的鞋!” 妈妈把天天抓住,俩人僵持了好久,天天一口咬定:“那不是我的鞋!我才不捡!”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认知水平低,说一些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谎言(夸张、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大一些了,明白是非后,孩子最初的谎言就都多来自恐惧——害怕家长的反应。 天天的爸爸和爷爷脾气都非常暴躁,要是天天犯了什么错——包括一些不是错的错,比如不小心打破碗——这俩人肯定暴跳如雷地呵斥天天一顿。天天很怕,不喜欢这样。 天天偶然间听到妈妈和爷爷间的对话:“小刘(天天妈妈),这些是你的东西吗?” “不是啊,好像是天天爸爸的。” “哦。乱扔东西也不知道收拾!都这么大人了!” 爷爷走后,妈妈迅速地把东西收走了,其实那些都是妈妈的东西。 原来可以这样啊!聪明的天天马上学会了。于是,为了躲开惩罚,第一次撒谎成功后,天天越来越多地撒起谎来。撒谎给天天带来了好处,撒谎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当撒谎形成习惯后,不管对方是谁,天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