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7 课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新旧更替生强梦—战国七雄”;第二部分“力主创新统一梦—商鞅变法”;第三部分“造福千秋发展梦—著名的都江堰”。一、新旧更替生强梦—战国七雄1.阅读教材,找出战国七雄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产生的历史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咏史诗·流沙》(1)材料一中的诗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怎样的政治局面? 1 / 9材料二(2)指出哪幅漫画是描述战国时期场景的?当时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二、力主创新统一梦----商鞅变法1.阅读教材,找出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内容、影响。2.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3)用材料一中一句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2 / 9三、造福千秋发展梦----著名的都江堰1.阅读教材,找出都江堰修筑的时期、人物、地位、功能、影响。2.材料一 (右图)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有何功能?(2)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与周边农业发展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2016·山东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