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语 不 惊人死 不 休 杜甫( 712—770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 24 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 34 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 755 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 、读书壮游时期( 712-745 ):《望岳》2 、困守长安时期 (746-755):《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 、陷贼与为官时期( 756-759 ):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 、漂泊西南时期( 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江 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登 岳 阳 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 )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飞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