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李密( 224—287 ),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 267 )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 265 ),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 280 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 战国时期称”书” , 到了汉代 , 则分为 : 章 , 奏 , 表 , 议四类 .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谁在“陈情”“ 陈”什么为什么要“陈”向谁“陈情”如何“陈”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 “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1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 、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 融情于事。 2. 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艺 术 特 色赏析语言1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孤苦伶仃: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