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授课提示 : 对应学生用书第 240 页 2010 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 理解 ) 。 “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 : 第一 , “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 、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 , “ 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 , 文言更灵活 , 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 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 , 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 ,主要的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在文言文中普遍存在 , 这也就决定了考试在这一知识点上命题的必然性 , 命题者经意或不经意都会设题考查 ,2008 、 2009 年全国和省市 18 套试题中 , 三分之二的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设置了这一考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 , 对这一考点及其子考点的考查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 1. 考查形式灵活。既有在题干中指明考查不同句式或者词类活用的试题。如 2008 年浙江卷的第 13 题 , 广东卷的第 7 题 ,2009 年浙江卷的第 19 题 , 又有在考查“彼”考点时包含了“此”考点的成分 ,比如在考查文言实词时 , 其中有的选项是词类活用的句子 , 又比如在翻译时考查对不同句式的理解。 2. 考查的题型多样。既有客观选择题 , 除上面所提到的广东卷、浙江卷外 , 还有 2008 年上海卷的第 18 题 , “ 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江西卷的第 10 题“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的‘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等 , 也有主观简答题 , 各地试卷的文言文翻译大都牵涉到文言句式和用法。做好这类试题的一个前提 , 就要把该句子涉及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理解深透。 根据以上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 结合 2010 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 特对 2011 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如下展望 : 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2. 由于卷面的限制 , 单独设题进行显性考查的几率不会太大 , 就拿近两年来看 ,2008 年有广东、上海、浙江、江西 4 套试卷是单独设题进行显性考查 , 而到了 2009 年全国 18 套试题中只有浙江卷是单独设题进行显性考查。 3. 把“不同的用法”与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