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数制与编码——进制转换【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已经初步知道了人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通常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三个阶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序列,是一串 0 和 1 组成的二进制编码,是唯一能被计算机识别的语言。那么要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将我们发出的信息转换成数字编码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掌握各种数制及相互间的转换。这节课内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特点,既要让学生有信心、热情地学习新知识,又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课时安排】2 课时【授课形式】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问答法、演示法【教学用具】计算机、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制、基、基数及位权的概念;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3、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数制转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涵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进制、基数、位权的概念。2、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相互转换方法。【教学难点】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相互转换【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复习旧识,导入新课(以下教师的语言、活动简称“师”,学生的活动简称“生”)课前引入: 师:我想请大家做一道算术题:110+110= ?(学生几乎都回答等于 220)。师:那么 220 这个答案对还是不对呢?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在学习本课之前,回答 220 是正确的,但是,在我们学完今天的知识后,答案就不一是 220 了。为什么呢?(设疑,学生思考,教师点名个别学生回答)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师:谈到数字,有很多同学可能会觉的很可笑,这不就是 1234……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用的一般都是十进制。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到了哪些别的进制?(学生思考回答:十二进制、60 进制等)师:我们的一年有 12 个月,这是十二进制。一小时等于 60 分,一分等于 60 秒,我们的时间是 60 进制。当然,还有一些,比如一米等于三尺,三进制。比如我们的鞋子或袜子,两只为一双,这是二进制。可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