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有关练习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一、填空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代表作品《昌黎先生集》。2、用原文语句填空。① 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主要结论或主旨句)② 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 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 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 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⑥ 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⑦ 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⑧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⑨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⑩ 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① 故虽有名马(即使)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里指受辱而埋没才能)③ 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⑤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⑥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⑦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⑧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驾驭)(正确的方法)⑨ 执策而临之曰(马鞭子)(面对) ⑩是马也(这)4、第一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第二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第三段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5、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出于食马者的无知。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答:①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②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