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内容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与方程”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 . 从知识上说,本节课是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 从方法上说,它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但学生仍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存在障碍。( 2 )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析:学生通过几何图形来发现轨迹上点的特征的能力较强(数形结合),但计算能力较弱,因此在方程的推导中会遇到障碍,成为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知识目标:2. 能力目标: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根据条件写出椭圆标准方程;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四、教法学法设计 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设置情境、问题诱导1 .教法: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种机会:1 .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2 .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3 .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4 .提供成功的机会.2 .学法: 3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一支铅笔、两个图钉、一根细 绳、一张硬纸板 .• 教师准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相关课件 . 1 、设置情境、问题诱导 2 、动手实验,归纳概念 3 、启发引导,推导方程4 、拓展引申,对比分析5 、范例教学,巩固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6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金星 地球 太阳 认识椭圆生活中的椭圆 复习提问:1 .圆的定义是什么?2 .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导入新课:1 .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2 .椭圆的定义是什么?3 .椭圆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铺垫求知欲 动手实验 • 我用多媒体演示画椭圆,同时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我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 1 、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