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城 专 题 八 年 级 语 文 教学目标: 1. (知长城形貌)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 2. (明思辩方法)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3. (晓长城价值)知晓长城多方面的巨大价值。 4. (赞长城壮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5. (弘长城精神)同上。 1. 知长城形貌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约 7.8米,山岗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内部比较低,外部比较高。墙基平均 6.5 米宽, 顶部只有 5. 8米 万里长城一称始于 ( 帝王 ) 时期,他将 、 、 三国长城连成一气,起 ,至 。其后1600 年间,历代一直修到明朝,东起 ,西到 , 长达 余里。 “ 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万里长城 “一时还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感到压抑,感到郁闷,“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 鲁迅在文章结尾处写了震聋发聩的一句:“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 长城是古代人类防卫设施的杰出代表,万里长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长城精神”(《万里长城——古代人类防卫设施的杰出代表》)。 长城就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2. 明思辩方法 孟姜女哭诉的究竟是什么? 如何看待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功过 ? 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应归谁? 军事价值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文学艺术旅游价值思想教育长城文化3. 晓长城价值 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长城的成语、谚语、传说、诗句等,比一比哪个同学收集得多。比一比 关于长城的知识 1 、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2 、谚语、歇后语:( 1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3 )不到长城非好汉。 3 、长城名咏 : (1)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2)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5) 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