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4、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2、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三、教材分析和处理:根据大陆漂移说引出板块构成学说,然后介绍板块运动情况。板块运动情况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可具体介绍东非大裂谷与大西洋海岭的形成;消亡边界可具体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玛利亚那海沟的形成。通过看影像和自己亲身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记忆深刻。通过实验中现象的自我分析,提高学生对探究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能利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解释一系列相关的地理现象。四、教学准备:课件、两本书本、小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你是否注意过地球的表面状况呢?思考:观察这六大块陆地的轮廓,它们之间有联系吗?介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思考:1、“大陆漂移说”是否切合实际?生:回忆: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二、新课讲授:1、大陆漂移学说师:“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从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什么?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而事实上是什么使大陆发生漂移呢?生:从图中获得以下休息:1.地表有陆地、海洋。2.陆地主要有哪几大块。3.找出大西洋两岸轮廓有可拼合性。师:(引导)20 世纪 60 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产生。大陆发生漂移是由于大陆底层地壳的运动而造成的。板块与板块之间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根据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和性质的差异,将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解释:1、消亡边界可举例喜马拉雅山——造山带,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抬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约一万多米深,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碰撞向下陷而造成的。生:了解大陆漂移说只是一种假说,还存在许多明显的漏洞,但假说在科学研究中仍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2、生长边界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