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对《诗经》有一基本的系统了解2.领会诗中战斗豪情与戍边忧怨交织的复杂情感3.从本诗中体会《诗经》的“起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简介1.《诗经》概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 11 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 6 世纪)约 500 年间的诗歌,现存 305 篇。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2.《诗经》的分类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凤、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 160 篇;雅:分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计 105 篇;颂:分周颂 31 篇,商颂 5 篇,鲁颂 4 篇,计 40 篇。3.《诗经》与音乐的关系《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墨子·公孟》)“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诗集传》)。《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15《国风》就是 15 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诗集传》)《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者,宗庙之乐歌。”(朱熹《诗集传》)《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4.《诗经》的内容⑴ 周族史诗诞置之隘巷,牛羊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翼覆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大雅·生民》)⑵ 劳动人民的怨愤之歌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齐风·东方未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⑶ 对统治者荒淫的嘲讽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鄘风·墙有茨》)⑷ 爱国情怀的抒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