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教案第一课时 人口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教学过程(板书)一、世界人口大国(引入):放一段“中国的人口”录像。(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出示投影):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2010 年)13.71 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问):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总结):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提问):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提问):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后对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有何影响?(学生看书回答):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成绩显著,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 1970 年的 33.43%和 25.83%下降到 2009 年的 12.13%和 5.05%。30 多年来,我国少生了 4 亿多人,为减轻世界人口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破解人口增长难题提供了经验。(板书)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 100 人/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