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VIP免费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_第1页
1/2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_第2页
2/2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教学重难点:对以下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教学过程:一、新课探究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阅读课文,指出袁世凯上台后做了哪些举措,目的是什么?举措:(1)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2)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3)削弱革命派的力量,独揽大权;(4)镇压国民党人反抗;(5)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目的: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张武力。2、“二十一条”亡国条约的签订(1)背景: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于 1915 年 1月 18 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北洋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2)结果:忙于恢复帝制的袁世凯为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件。3、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1)复辟概况:1914 年 9 月 28 日, 袁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 月 23 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为了恢复君主国体,袁一手操纵的参政院制定《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各省在军政长官监督下加紧选出“代表”,在当地进行所谓国体投票 。1915 年 12 月 11 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劝进”。12 日,袁发布命令,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 年为洪宪元年。(2)讨论探究你对复辟帝制怎么看?帝制在中国还能行得通吗?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总结观点。(3)护国运动概况介绍:护国运动(1915 年-1916 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 年 12 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4、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三大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